碩專班:碩專班論文
次閱讀
碩專班 Master's Degree | 論文 • 一覽 | ||
研究生 | 論文名稱 | 指導教授 | 出版年 |
鄭X芳 | 臺灣日治時期的文化殖民 —以「臺灣日治時期的流行歌曲」為中心 | 吳翠華 | 2021 |
陳X桐 | 日本偵探類兒童書的表現特色研究 —以《屁屁偵探》繪本與讀本為中心 | 吳翠華 | 2021 |
張X順 | 台日兩地金魚之形象觀研究 ―以大眾文化的受容與現況為中心― | 廖秀娟 | 2021 |
王X櫻 | 論太宰治文學中的愛國表現型態與日本戰時愛國政策的關係—以太平洋戰爭時期作品為中心— | 廖秀娟 | 2021 |
廖X群 | 日本電子娯楽サブカルチャーの考察 — アーケードゲームを中心に — | 梁蘊嫻 | 2021 |
林X萱 | 利用數位遊戲系統學習日語助詞之成效 | 梁蘊嫻 | 2021 |
王X慧 | 宮崎駿《崖上的波妞》的海洋觀與童話觀 ─以《崖上的波妞》與迪士尼《小美人魚》之比較研究為例─ | 梁蘊嫻 | 2020 |
蔡X如 | 《日本靈異記》中的動物說話研究 | 吳翠華 | 2020 |
陳X妤 | 岩村和朗《大尖山的大冒險》於國小學童生命教育應用之研究 | 吳翠華 | 2019 |
劉X雲 | 解構岡本加乃子的料理小說 — 以〈家靈〉、〈壽司〉、〈食魔〉為中心 — | 廖秀娟 | 2019 |
張X毅 | 日語閱讀難易度判別系統運用於讀本詞彙分析之研究 ―以日語分級讀本和童話故事文本為主― | 林淑璋 | 2019 |
巫X盈 | 學習障礙生在台灣特殊教育體系下的語言學習歷程:一個日語學習者的成功案例 | 林淑璋 | 2018 |
林X如 | 日本近代文學在文化創意產業中的重製、重組與品牌化 ──以日本作家太宰治為例── | 廖秀娟 | 2018 |
游X君 | 新美南吉少年小説研究―晩年作品を中心に― | 吳翠華 | 2018 |
歐X瑞 | 以評價理論看貝克憂鬱量表之英譯日 | 薛芸如 | 2018 |
林X海 | 『鋼の錬金術師』から日本現代マンガの視覚的ユーモアを見る | 薛芸如 | 2018 |
張X玲 | 《怪傑佐羅力》與兒童閱讀興趣之關聯研究—以中譯本1-40集為主 | 吳翠華 | 2017 |
曾X麗 | 日本語的多讀指導-在台灣的日語補習班所做的實驗 | 林淑璋 | 2017 |
張X燁 |
| 吳翠華 | 2017 |
廖X萍 | 由反派角色探討≪ONE PIECE≫主要角色的魅力構成要素 | 吳翠華 | 2017 |
蕭X煒 | 探討太宰治中期文學中聖經人物的受容 -以〈越級申訴〉、〈新郎〉和〈律子與貞子〉為中心- | 廖秀娟 | 2017 |
蔡X雲 | 重松清作品中的父與子 -以《維他命F》、《流星,時光休旅車》、《鳶》為中心- | 廖秀娟 | 2017 |
林X君 | 太平洋戰爭時期(1941─1945)平面廣告中的女性及兒童形象探討 -以《臺灣日日新報》為中心- | 廖秀娟 | 2017 |
黃X照 | 日本JR九州鐵道觀光列車之研究 | 吳翠華 | 2017 |
林X岳 | 大江健三郎初期作品《死者的招待》研究 -由「監禁狀態」看大江文學中沙特的受容影響- | 廖秀娟 | 2017 |
林X儀 | 探討海外教育旅行中異文化體驗學習的效果與領隊之關係 -以臺灣高中生的訪日教育旅行為例- | 梁蘊嫻 | 2016 |
林X伶 | 本輝河川三部曲之父子關係 -從<光>的觀點- | 廖秀娟 | 2016 |
陳阮X玪 | 提升越南人學習日語效率之研究 -比較臺灣學生與越南學生之學習理念與學習策略- | 中澤一亮 | 2015 |
胡X | 日本文化研究「執事角色」的考察 | 梁蘊嫻 | 2015 |
江ㄌ媛 | 文學的空間營造與心靈療癒 -以金子美鈴的童謠詩為中心- | 吳翠華 | 2015 |
林X如 | 含有形容詞特性後綴詞「がち」「気味」「っぽい」之前項動詞考察 -使用BCCWJ之實證分析- | 林淑璋 | 2015 |
蕭X蓮 | 新美南吉童話作品中的「別離」 -以少年童話及民話性童話為中心- | 吳翠華 | 2015 |
陳X婷 | 宮崎駿動畫作品中所呈現的「理想世界」 | 吳翠華 | 2014 |
劉X鳳 | 兒童文學中的火車 -以《赤鳥》為例- | 吳翠華 | 2013 |
游X晴 | 若者ことばの特徴 -造語法と比喩表現を中心に- | 林淑璋 | 2013 |
謝X芸 | ファンタジ -要素からみる宮崎駿の<ふしぎな世界>- | 吳翠華 | 2013 |
黃X怡 | 野口雨情的童謠觀 -以童謠論的童心和童謠教育為中心- | 吳翠華 | 2013 |